close

_2279971.JPG

_7236066.jpg

_7266191.jpg

_7216042.jpg  

 

音樂在這部電影,可以說也是其中的一個演員,不是單只是配樂。

 

記得在送輔導金之前,因為要取得工作人員的同意書,就跑到他家打擾過一次。之後,沒想到在拍片前幾乎每個禮拜都要過去打擾他,因為這部電影有許多演奏的部份,需要事先練習、整合。

 

張藝大哥,非常的平易近人,而且也是個天才,原本小提琴也是很厲害的,也是時常參加國際比賽,跟曾宇謙一樣,不過因為小時候太頑皮,偷偷去爬樹,結果摔了下來,手有點受傷,然後靈敏度變比較差,因此就沒再繼續學小提琴了。特別的是,他跑到加拿大多倫多讀建築。畢業後,又去日本學交響樂編曲,接著在世界各地閒晃,後來回到台灣,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台灣,於是不再四處遊盪。更特別的事,他並非電影人,反而超級支持台灣電影,他不計酬勞幫許多台灣電影擔任配樂,都有很好的成果。(例如張作驥導演的電影)

 

我們的音樂溝通,是由古典樂開始,其實初期還沒有確定演員時,樂器也一樣沒確定,小提琴、大提琴跟黑管,其實都是在考慮範圍內。我記得當時張藝大哥問我,比較喜歡哪一個音樂家,我就很直覺的回答了巴哈,結果張藝大哥也喜歡巴哈。因此,開場的音樂就改編了巴哈的變奏曲"The 6 Cello Suites -- Suite no 1 in G Major – Prelude."

 

接著在拍片前還有一項音樂工程需要先完成,就是電吉他跟小提琴的合奏,電吉他跟小提琴的搭配很早就有人做了,可是以往幾乎是把小提琴的音色電子化,我跟張藝大哥說可不可能讓電吉他依舊是電吉他,小提琴依舊是小提琴,兩者在不改變音色的狀況下,搭配在一起。張藝似乎沒有經過思考的就回答我說沒問題。我實在很好奇到底要怎麼做,於是又再追問下去。

 

張藝大哥給了我一個大師級的回答:「你把一個樂曲看成一條河,河流經過不同的地形,會產生不同的水聲,他們發出的聲音是絕對不同,但是你站遠一點聽,他還是一條河流的聲音。」

 

我一直似懂非懂,當下只是感覺這段話似乎很深,直到音樂做出來之後,我才比較能體會張藝大哥話裡的涵意。另外在其他的配樂部份,我期待是有手工感的,也因此,張大哥搬出了十幾把他典藏的吉他,彈給我聽,弄清楚我們認為的手工感是不是相同的東西。曲風上,也是獨具風格的搭配著影像,我個人的感受是很像八0末的極限音樂,但有著搖滾的氣質。

 

在八月份,《皮克青春》獲選參加韓國提川音樂電影節的競賽項目,當時有一天晚餐湊巧跟評審們同桌吃飯,根據他們的說法是「這部電影的音樂,很可愛同時很成熟」。唉,為什麼這些做音樂的大哥大姐總是用這種字面上看得懂,意思完全不懂的語言來形容音樂?

 

或許,音樂還是真的無法完全用語言形容吧。

 

by  陳大璞

arrow
arrow

    皮克青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